之前聽過一個理論
人要習慣一件事需要21天
「習慣」為什麼值得被討論呢?
#我覺得人就是被眾多的習慣所養成的,
因此我覺得習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像常常看到有人指甲很短或是指甲形狀不好看,就會發現多數都是因為有咬指甲的習慣,所以 #習慣其實會反應很多外在跟內在的部分。
習慣其實常常暴露在我們的生活上,#很多的習慣大多也來自社會的影響,例如我們習慣吃飯看電視、看電影吃爆米花,有些習慣並非不好,但卻會 #實際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
那有哪些正面的習慣可以嘗試呢?
※習慣跟自己對話
這個聽起來好像很難,但其實很多的宗教等都已經推行多年,其實你只要 #習慣放空 ,也就像是宗教推行的靜坐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我沒有任何宗教的宣揚,只是靜靜地放空跟自己獨處,或許不曾發現的問題,會在心裡默默地浮現。
我個人非常推崇放空(就是 #享受片刻的空白 ),當然不是在讀書的時候,最好是睡前安靜的時候,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慢慢地放空,腦中自然會跑出很多 #你沒有想過但實際發生的問題,久了或許連解決方法都會自己浮現。
-
※習慣多接觸新的事物
時間充裕的話,習慣去避開你熟悉走的路線,多看看隔壁的街上多開了哪些商店或是通勤的時候戴著耳機開啟youtube或是廣播電台,隨機的播放去吸收新的事物。那新的事物對自身有什麼好處呢? 時代變得很快,一代一代的變化相當的激烈,不隨時知曉新的資訊,就會很容易被淘汰,因此我們不一定要會,至少知道之後才不會被別人說"有代溝"或是跟時代"脫節"。
-
※習慣讓身體深呼吸
簡單來說就是現在馬上站起來去運動,不過不需要第一次就要激烈的爆汗,這也是可以用習慣來養成的。每天都去健身房洗澡,去了一兩次也就會想說都到這裡了來運動看看好了,跑個跑步機之後就想說旁邊的飛輪好像也不錯,接下來就越做越多,等到運動變成了習慣,想戒掉,身體可是會生氣的。
-
※習慣更加的利用時間
通勤的時候多背一些英文單字這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不過我可不想把自己搞得像老師一樣。簡易的有效利用時間又可以達到紓發情緒或是得到良好的人際關係該如何做呢? 工作或上學的午休時間都要花時間吃飯了,不如跟旁邊的同事或是同學一起吃飯,可以多點互動達到友好也還是可以飽餐一頓。
-
※習慣每天稱讚自己
每天早上洗完臉或是化完妝,再次照照鏡子,跟自己說我今天也太美了吧,千萬不要覺得這樣很做作或是很自戀,#每個人都該認為自己很完美,#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懂得欣賞你的美麗。每天的建立自己的自信心,總有一天,你就會如自己所說的一樣美麗。
-
其實 #每一天都習慣去做不習慣的事,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如果你發現自身的問題都來自於你有非良好的習慣,或許你 #可以開始習慣去做你不習慣的事了。
就像我很 #不習慣讀書,我聽到老師講話或是看到課本我就會很 #習慣的想睡覺,那也許我就可以開始習慣的每天看一頁,一開始不需要強迫自己有多大的目標,一步一步來,等頭腦跟身體都習慣之後,再做微調。
如果你不習慣與人接觸、對談,或許可以嘗試從網路1對1的方式下手,我建議可以先從與陌生人或是熟人從“文字”開始練習,之後再從“語音訊息”~“電話連絡”最後就試著面對面地做交談。
物極必反,事情不需要一下進行得太快。
習慣都需要21天,何必強求從第1天就要有大改變呢?
-
以上只是我個人簡易的想法
如果你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跟我聊聊
因為我也還在學習當中😀😀😀